天天剛進入小學一年級時,收到學校很多通告。參不參與什麼什麼講座呀;出不出席什麼什麼活動呀;幫不幫忙做家長義工呀;願不願意擔任家長教師會的執委呀。。。。這些通告,我基本上都回覆『Yes!』反正我心想,只要Day off 的話,能出席就盡量出席吧。
學校的學費每月$8千多,學生們的家庭都衣食無憂,有很多母親都不用工作,很多都還是些高學歷的全職家庭主婦,而且大家都關心自己的孩子。。。沒想到,這個家教會執委居然沒有人舉手!是家長們太自私呢!?還是怕太困身呢!?還是認為既然交了這麼多學費就沒有理由再付出義務呢!?。。。。我不明白,除了有點失望,只知道我自己就這樣意外地『入佐會』。
|
家教會,今界全體執委 |
我屬於『康樂』與『會刊』小組。幾個月來,開過幾次會,才發現家教會的確“瑣碎事太多了”。舉例:聖誕節要搞聚餐,從場地,到餐單,到佈置,到出通告,到選禮物,。。這還不止,他們居然說我講話風趣,要我當大會司儀!!。。。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講話口齒不清,連天天元元都常取笑我:“媽咪,爸爸又講乜嘢呀!?”
好彩,聖誕節聚餐那天我要上班,飛上海,逃脫掉了。但幾個星期後開會,居然有家長提議農曆新年在學校搞『盆菜宴』!。。。你老母呀!。。。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沒有家長願意來自投羅網當這個家教會執委了!
我開始有意無意地告訴其他執委,我自己的上班時間實在是太不穩定,這個家教會,我可能還是不太適合。下年還是找些工作時間穩定,或者全職媽咪最好。。。
就在我開始意興闌珊的時候,突然出現了轉機 -
《家教會會刊》。
我參考了一下之前的幾期。它們的內容很一般,都只是記錄一些舉辦過的活動,相片,感謝義工學生名單,還有幾個執委在家教會的感想。。。一個字 『悶爆』,因此會刊都只是電子版本(沒有什麼人會看)。
到我接手了,我問自己,如果我是其他家長或讀者,我最想看些什麼!?不是那些活動的相片,(因為如果我沒有參與就不會有興趣,如果有參與,相信我自己已經有很多相片);不是那些執委的稿件,千遍一律;也不是那些義工家長或學生的名字。。。。是什麼呢!?
我想知道其他高年級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情況;我想知道學校在任何方面有哪些出類拔萃的學生;我想知道這些優秀學生在校內/校外都做了些什麼;我想知道他們的家長對學校的看法;我想知道他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做功課,打球,睡覺。。。我想知道這些一切。。。為什麼在同一所學校,他們能夠這麼出色。。。因為,我的孩子未來幾年會走他們同一條道路。
我決定在每期的會刊都有個主題分享,就叫做《掌聲背後的故事》。讓學校推薦些各個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和他們的父母提供稿件,詳細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經歷,挫折,願望,還有家裡如何教育,配合。。。
當我收齊了稿件,我還會見一見這些學生,除了弄清稿件的模糊地方,還有就是與他們面對面探討各個領域的細節。我再做最後的整理,編輯和總結。。。沒想到讓我感到驚喜的,就是與他們見面!
第一期,將會是
《掌聲背後的故事 - 運動篇》這幾位都是六年級的學生。分別是乒乓球,游泳小飛魚,籃球MVP。
左邊這位是個乒乓球好手,100%的香港小孩。但他的主教練和訓練球會卻在深圳。他每個星期五放學就上深圳練球,一直到星期日晚上再回來!
右邊這位是個小飛魚,他的蝶泳應該在全香港頭5名內。而且進步速度驚人,在一年內將秒速從42秒提升到32秒!他還告訴我,在3月底的校內水運會,他只有一個目的 -
破學校記錄!。。。我當時真想告訴他, “其實,以破紀錄為目標的不止你一個!”。。。但還是忍住了。
這位同學叫張希泓,個子不高,卻是個籃球高手。擅長打『控球後衛 - 林書豪的位置』兼『得分後衛 - 高比拜仁的位置』。他在外面的球會是個核心球員,同球會的很多隊友都是同區勁旅喇沙小學的學生。他有個多年來的願望,希望能和喇沙小學(球會的隊友們)在學界的籃球賽場上打一場比賽。但這個願望多年無法實現。直到2014年2月27號,學校球隊與喇沙在今年學界初賽第一圈碰頭。多年的願望最後在六年級時終於實現。。。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我們校隊隊員的整體實力較差,而且從未遇過這樣的強敵。隊員們有點緊張,得分重任落在希泓身上,而希泓又針對性地被對方釘死。最後他拼盡全力個人獨取18分,最後球隊也以18 比 30落敗。"。。心願總算達到了。。遺憾收場。。不過,就算輸,都要輸得光彩,漂亮!"
這個花樣滑冰小子只是4年級學生,他父親提供的故事,有部分也提到了
呂品韜出戰索契冬奧。我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呂品韜的母親提到培養兒子滑冰多年來花費超過$300萬,原來就場地問題,他們只能在商場的溜冰場關門後包場練習,每一次,每小時,數千元!!而且跌倒,受傷的頻率比其他的運動還要多好多!!。。。華麗的背後。。。全是辛酸!
這些孩子都非常謙虛,有禮,沒有一點囂張感。我在與他們談話的時候,腦子裡只是不停地問著同一個問題:“都是男仔,為什麼我家那兩個就這麼調皮!怎樣才能像他們這樣!?”
與這些孩子見面後,我感觸很深,感覺收穫很大。但當Wing問我培養他們有什麼實在的秘方或方法,我又講不出來。不過我只知道,現在我非常地 looking forward 見下一批『學術型』『藝術型』的學生。
與這些不同類型的學生見面,談話,是我目前加入『家教會』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