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01, 2006

《兄弟》閱讀後感


《兄弟》這本書共有上下兩部,上部有270多頁,下部有接近500頁。一口氣把下部讀完的時候已是淩晨5點鐘。看完整本小說的第一個反應是:誇張得來十分瘋狂,可笑得來十分可恥。總之與我在看這本小說之前的預期有著天淵之別。可能我們對目前中國的國情也是有著天淵之別的認識。

故事講述了江南一個小鎮兩異姓兄弟李光頭和宋鋼的人生。上部以中國60,70年代作背景,講述他們的童年。7歲,8歲的小孩,親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帶給他們家庭不可抗衡的災難,父母親雙雙前後在劫難中被折磨到崩潰致死。同時在個人命運與社會動盪之間,也更凸顯了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及兄弟情之間的 -“愛”!堅強的愛,天真的愛,無畏無私的愛!

《兄弟》下部時間跨度達二十幾年,從文革結束開始,一直敍述到現在。在這二十幾年當中,李光頭和宋鋼這對兄弟從20歲到40來歲和我們這個時代一起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與起落。李光頭的摯愛林紅嫁了給哥哥宋剛,兩兄弟開始無奈的疏離。時代的變遷,不僅改變了兩兄弟的悲喜命運,也改變了他們生邊的每一個大小人物,包括小說中人物所生活的劉鎮也在社會的變遷中變得面目全非,令人百感交集。

小說中每一個腳色的改變,幾乎都是整個社會primary change 下的 secondary effect.舉個例子:林紅 – 小說中的女主角。一個害羞的單純女孩,一個戀愛時的甜蜜姑娘,一個心裏只有宋剛的賢慧妻子,一個和李光頭瘋狂做愛三個月的蕩婦,一個面無表情深居簡出的寡婦,一個風情萬種的夜場老闆。。。

宋剛 – 英俊,斯文,有修養,一生最愛林紅和弟弟李光頭。但他卻是一個時代變遷下的悲劇人物。一生貧困,力量太弱,在整個動盪社會中,實在太渺小,悲慘的來幾乎不可思議。。。。。一隻孤零零的水鳥飛翔在萬花齊放裏。。。。他死了,但也真地的解脫了。

李光頭 – 小說的主角,典型改革開放之後的暴發戶,他很可愛,他很堅韌,很勇敢,甚至很守信用。擁有幾千萬或上億的身家,沒有結婚,沒有子女,一生中只有“性”沒有“愛”。在結局時,他的唯一的生活目標就是上太空,把宋鋼的骨灰帶到太空上,一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16次日落。宋剛自殺後,他在世上已沒有了任何親人,他突然陽萎了,哭了,孤獨了,他徹底的空虛了。很多人追名逐利,到最終就是空虛,什麼都沒有。讀到小說的結尾,深深感到了李光頭的空虛,金錢物質帶來空虛,現代社會的空虛,人與人之間的空虛。


上一次讀 “余華”的小說是差不多10年前的《活著》。故事講述一個家庭從30年代走到80年代的故事。其間經歷了清末亂世,國共內戰,日本侵瘧,1949年,四人幫,文化大革命。。。。作者在10年後的這本《兄弟》裏的上部的背景,及人間的情感與《活著》很相似。而《兄弟》的下部,包括這一切的荒誕,誇張,瘋狂,超現實。。。。只是表現了90年代到現在我們剛剛經歷和正在經歷的一些的社會的各種各樣的現象。作者的寫作技巧上,及意識表達上,也是荒誕,誇張,瘋狂,超現實的。。。。整本小說,包括了人物的大喜大悲與他們的荒唐結局,作者的文筆與思維,內地讀者的共鳴與認同。。。一切一切就像是被逼壓,封閉了幾百年,終於打開枷鎖而痛快地釋放了出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香港人,香港社會 – 有點像一個中國社會變遷的旁觀者。其實,香港 – 是一個十分美麗,純真的地方。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栩媽 提到...
Hi, take a look of this from blog of yuhua
http://blog.sina.com.cn/m/yuhua

《兄弟》后记

五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那是一个世纪的叙述。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美国东奔西跑了七个月。当我回到北京时,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然后我开始写作这部《兄弟》。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余 华
2005年7月11日

Anonymous said...

原來余華以前是牙醫,余拔牙和他有沒有関係呢?